教工门户学生门户书记校长信箱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中医人类学系列学术讲座“云南记忆:人类学的视角”圆满落幕
来源:图书馆 发布日期:2024-06-06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云中讯(通讯员 李红涛)为更好推动本校中医人类学学科全面发展,进一步增进师生对中医人类学的了解,完善学生理论与田野实践技能,图书馆中医西学研究所于2024年4月15日至5月30日主办“云南记忆:人类学的视角”系列学术讲座。来自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广播电视台、厦门大学、玉溪师范学院的专家学者在呈贡校区为师生带来精彩纷呈的学术讲座。本次系列学术讲座最具创新的是:第五场学术讲座邀请呈贡中锋书画院院长宋辞带着研究所全体师生走访了呈贡人文历史景观和嵩明县兰茂纪念馆,做了一次别具一格的行走的学术讲座。

  4月15日下午,云南师范大学的吴宝璋教授,为本校师生带来主题为“享誉世界的西南联大”的讲座,开启了“云南记忆:人类学的视角”系列学术讲座第一讲。吴宝璋从介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西南联大旧址和西南联大博物馆重要讲话精神切入主题,先后介绍了西南联大的办学过程、历史地位、精神启示、大师名家、杰出英才和历史启示等七个部分,用故事性的讲述风格,带领大家回顾了那段艰苦而又光辉的岁月。

  4月25日上午,云南广播电视台高级编辑曹先强教授以题为“非遗文化田野调查研究—以阿昌族为例”,展开系列学术讲座第二讲。他从阿昌族的人口数量、支系特点、服饰文化、祭祀崇拜和已经被认定的阿昌族非遗传承项目、传承人等方面介绍阿昌族的民族特点、文化魅力及其面临的传承困境;其次选取了两个阿昌族传统非遗项目,揭示其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和高尚的精神价值追求。曹先强以人类学的眼光考量社会文化现象,将非遗文化结构体系田野化,从他者的角度深入思考非遗文化构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现实状况,激励我们在新时代中更好地将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予以保护和发展,真正向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迈进。

  5月13日下午,厦门大学彭兆荣教授以“人类学视域下的本草”为题在进行系列学术讲座第三讲。他首先从基于云南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成为国家准一线城市的国家战略定位出发,指出云南发展未来可期。重点介绍了人类学视角下的本草研究体系,通过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和田野调查,从本草名实、本草体性以及本草博物三个方面全面梳理了“本草学”体系,讲述了本草学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本草学的哲学基础,提出了本草与博物的跨界观点,肯定了云南的本草资源,为我们揭示本草在云南民族文化中的地位以及本草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5月27日下午,玉溪师范学院青年教师姚伟带来系列学术讲座第四讲,题为“中医人类学的研究困境及其反思”。他梳理了国内最早用医学人类学观察中医的研究、旅英学者马伯英教授用文化人类学方法研究中医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前辈学者对中医人类学的研究情况,指出相关研究的一些不足,又从学科错位、研究对象和学术贡献三个方面说明当前中医人类学研究的困境。最终提出通过对真实世界的观察,帮助中医界充分提升文化自觉水平,进一步提高诊疗效果、做好文化传承和文化传播,用文化自信的胸怀和气度推进学术研究,是走出困境的关键。这为中医人类学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启示,也为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新的动力。

  5月30日,系列学术讲座第五讲:“呈贡人文历史探秘”邀请呈贡中锋书画院院长宋辞主讲,他带领全体师生先后到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村落乌龙村、海晏村和嵩明县兰茂纪念馆参观学习。通过宋辞的讲解,在场师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乌龙村人文历史变迁与魅力,了解到“海晏河清日日安”的海晏村由来、“昆华女中”的发展历史及“昆华女中”前辈们的英雄事迹和大无畏革命精神,深入认识了兰茂生平和“兰茂之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让师生对滇南医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知。此次人文历史探索活动,让全体师生深刻感悟到云南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更坚定了文化自信。

  本次“云南记忆:人类学的视角”系列学术讲座从人类学视域出发,通过专家学者们的精彩演讲和深入剖析,不仅展示了云南地区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而且促进了学术界对云南省人类学研究的深入交流。进一步提升了我校中医人类学硕士学位点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类学人才奠定了基础。

摄影图片:孙福民  责任编辑:陈楠  审核:程三娟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