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域江
男,汉族,本科及硕士阶段均就读于云南中医药大学,现为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23级在读博士研究生,中医内科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芳香疗法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现任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芳香疗法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本科生学业导师,云南省中医医院传承社副社长。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10篇。主持厅级课题1项,参与省部级课题6项,厅级课题5项,参编专著4部,发明专利1项。
以中医魅力,铸学医初心
伴随着校园清晨的草香,熟悉的雀鸣,郗域江沿着竹林小径走向翰墨楼图书馆。这条路他已经走了九年。在就读云中之前,高中时代的郗域江痴迷于“医之大者,亦士亦侠”的各种中医传说,因此高考填报志愿时的他只选填了中医学专业。
2015年,来自山西省阳泉市的郗域江如愿考入了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就读于中医学专业佩衡班。佩衡班是我校推出的教学改革特色班,以“理论与实践、科学与人文、知识与操守”并重的教育教学理念及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中医药拔尖人才。在大一入学医学生宣誓时踌躇满志的郗域江,深受吴佩衡先生治学精神的感召,常以吴老先生名言“盖凡一种学问,非寝馈其中数十年,斯难知其精义之所在”来勉励自己。佩衡班实施本科导师制,学校遴选了来自附属医院内“中医理论扎实、临床技艺精湛、师德师风高尚”的优秀医师来担任佩衡班导师,这也使得郗域江有机会提早进入临床,获得实践经验。在中医求学之路上,他也经历了多次“现实与理想的碰撞”,当面对和“纯中医”无关的众多西医课程和英语课程时,他也经历了大多数中医学子的迷茫、质疑和挣扎。但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的证悟求索,使得他最终坚定了方向:“术精岐黄是最高理想,但本科阶段中医西医的基础都要打牢,在临床上才不会耽误病人”。在忙于学业的同时,郗域江也逐渐明白了“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的道理,因此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的各项活动,并担任第一临床医学院学生会副主席、2015级佩衡班班长、学习委员、佩衡中医学社学术部长等职位。
第四届博物馆讲解员大赛一等奖颁奖
第五届悦读中医一等奖颁奖
这时的郗域江,常常同时准备和策划两三个比赛或活动,并且白天依然要正常上课并履行班长及学委的职责,参与班级事务。晚上则要坚持在图书馆认真学好专业课直至深夜。在此期间,他获得了云南省三好学生,云南省优秀学生干部、云南省优秀毕业生、全国悦读中医文章类一等奖,云南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讲解员大赛一等奖,中医经典比赛二等奖等荣誉。其就任班长期间,所在的佩衡班荣获云南省先进班集体称号。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荣誉证书
本科期间云南省三好学生、云南省优秀学生干部、云南省优秀毕业生
硕士期间云南省优秀毕业生
以学医初心,赴中医科研
由于本科就读于佩衡班,通过“吴佩衡扶阳理论与实践”等课程,郗域江得以深入学习了解吴佩衡先生的学术思想,他对吴老先生所主攻的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在硕士研究生期间,郗域江就读于中医内科学风湿免疫专业,硕士导师为扶阳学术流派第四代传人李兆福教授。导师常教导他:“要在临床之余,通过阅读科研文献以求解答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困扰,成长为一名具备科研思维的临床医生”。久而久之,他逐渐在临床轮转中感受到了科研的魅力,将自己从故步自封的“守旧思维”中解脱出来,常将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科研命题,在中医药科研道路上深入探索。
云南省中医医院中医传承社会议
与同学们积极分享科研学术成果以及学习心得
硕士期间的他,各学科成绩均居于年级前列,且热爱临床实践,编写了云南省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应知应会知识与辅助检查结果判读手册》风湿免疫疾病章节,并亲自录制了临床操作教学视频。在临床遇到疑难或危重病例时主动加班加点参与救治,并举一反三,钻研探索。在服务学生工作方面,他硕士期间积极担任研究生一班学习委员,学校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中医传承社副社长,在课余时间与同学们积极分享科研学术成果以及临床学习心得。在硕士期间,他获得了云南省优秀毕业生、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
以中医科研,入杏林之门
因为硕士期间取得了阶段性的科研成果,郗域江以入学考核总排名全校第一的成绩顺利通过选拔,成为本校的博士研究生。他的博士生导师熊磊教授,使得他深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中医人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对中医药纯粹深沉的热爱,他感慨道,熊磊老师“赤心育英才 妙手佑儿康”的为师为医理念,与吴佩衡先生以及所有“杏林高手”的观念同出一脉:“有仁慈、有侠义、有智慧、有赤子之心……”,这使得郗域江更加明志塑心,砥砺前行。
世中联人类学会议青年论坛报告
云南省研究生学术科技节进行学术汇报
九载云中求学岁月中,郗域江有过很多次忙到废寝忘食,甚至通宵达旦,但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是幸福的,郗域江说:“感恩母校,在云中这个大家庭我收获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师长和同道,锤炼了自己临床和科研两方面的本领,培养了中医科学研究中自主探索能力。展望未来,我愈是深入钻研,愈是震撼于中医学的精深博大,在杏林一途,自己实属刚刚起步,希望未来在母校继续深造的日子里,能够坚守初心,砥砺前行,逐渐成长为一名具备良好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的中医药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