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工门户学生门户书记校长信箱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云中聚焦
【迎评促建·云中育人巡礼】中药学院:提升整体办学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
来源:中药学院 发布日期:2024-06-11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中药学院沿革于1977年成立的中药系,是云南省内最早开展中药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院系,现已发展为我校规模最大的二级学院,主要承办中药类、药学类、生物医药类、食品科学类四年制本科专业教育,中药学类、药学类、生物与医药硕士研究生教育,办学47年来共培养了12000余名医药专业技术人才。

  在新的发展时期,中药学院聚焦国家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立足云南地域优势及学校办学特色,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三全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新医科建设为抓手,以“知识-技能-综合能力”提升主线,打造服务“中药全产业链”的专业体系,着力探索“产学研用创”一体化教学实践模式。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效益和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学院整体办学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致力建成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声誉良好,辐射南亚东南亚“省内可领先,国内有影响”的高水平中药学院。

  坚持党的领导地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中药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坚守药学人的初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工作理念,以组织建设为抓手,践行人才培养;以党建凝聚人心,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以党建引领创新,推进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夯实基层组织建设等有效措施,实现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提升思政育人实效和发挥榜样引领作用的目标。在育人过程中,依据OBE理念,以OBE的三个核心(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为着力点,科学合理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形成培养方案、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教学整改循环改进、动态调整的人才培养机制。

  中药学院坚守药学人的初心,紧扣国家对急缺人才培养的战略需求、人民对高质量药学服务的迫切期待,以及社会对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药学人才的需求趋势,紧扣新医科建设,突显地域优势和学院特色,聚焦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专业人才。依托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中药学、药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食品质量与安全、制药工程,省级新兴专业制药工程、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以及云南省重点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各级各类优质科研与教学平台,整合学院、社会、校友等各方资源,坚持以党建引领推动人才培养,充分挖掘学院和学科专业文化育人要素,促进了紧贴需求、追求卓越、面向未来的高质量药学专门人才的培养。

荣获2023年国家级及部分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证书展示

  学院不断增强师生凝聚力,营造人才成长的优良环境,建设了一支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师德高尚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员工15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47人,副高级职称人员65人;博士学位91人(占总人数的59.1%);15人具有海外研修经历。获云南省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个,省级及以上人才称号66人/次,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中医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突出贡献人才2人、云南省云岭学者2人、教学名师5人、中医药领军人才1人、中医药学科带头人2人、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4人、技术创新人才4人、产业技术领军人才1人、创业人才专项1人、青年拔尖人才31人、卓越青年教师5人、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1人。

  多维度协同,全方位、全过程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学院坚持本科教育教学的核心地位,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拓展教学方法,积极推动本科专业建设、教学平台建设、实验条件建设等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通过打造“主课堂+拓展课堂”,着力引导学生知识获得、能力获取和致力创新,提升追求卓越与促进健康的精神动力,激发内生动力,形成了层次化、递进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链条。以“方案、课程、师资、教材、测试、监控”等维度为突破口,进行资源整合与专业要素重组,打破学科专业藩篱、弥合理论实践间隙、汇聚校内外资源实现校内外协同,有力推进培养质量的提升。

  近年来,学院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中获得了很好的成绩。先后获国家一流课程3门,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门、线下一流课程4门、虚拟仿真实验项目5项、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精品课程5门、高校双语教育示范课程1门,建设MOOC 4门,课程知识图谱4门;获省级教育先进工作集体2次、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个;教师获国家级教学竞赛二等、三等奖各1项、中医药课程思政类论文比赛三等奖1项、虚拟仿真竞赛项目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比赛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省级专业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药学类技能大赛论文类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省部级以上教研教改项目2项;公开发表教研论文25篇;近年来共编写教材80部,其中主编8部、副主编23部,编委49部。

荣获省级教学比赛特等奖及一等奖部分证书展示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创新人才培养

  学院秉承“社会需求是导向,创新是灵魂”的教育理念,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教学改革主线,以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小学期实践-课间实习-综合实验-社会实践-创新项目-毕业实习”为纽带和载体,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培养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懂医精药、善研善成、勇攀高峰、引领进步的高素质创新型药学人才。

校内科研平台及校外实践、创新项目等展示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强化教师专业引领、科研成果向教学动能转化、学生综合创新素养提升,激发创新潜能。通过科研向教学领域的延伸,课上教学向课后学习的延伸,校内教学向校外实践的延伸,已知领域向未知探索的延伸,尊重传统向学术创造的延伸,构建起“面向本科生、吸纳本科生、服务本科生”的“本科生创新实践教学共同体”。推动创新人才培养的多平台、多层次、多模式、全覆盖,教研融合联动机制,实现教学、科研与人文素养三位一体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开设中药学专业卓越培养班(兰茂班),通过修订卓越学生培养方案、健全兰茂班培养体制机制、完善兰茂班导师队伍建设以及进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等措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卓越学生的培养,成效初显。

中药学专业卓越培养班(兰茂班)

  学院先后同云南白药集团,一心堂药业集团、新绿色药业等50余家企业紧密合作共共建实习基地,成立了现代中药产业学院,通过完善人才培养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设校企合作课程、提升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等,促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并驾齐驱协同发展,实现“产学教研创”共同发展。

现代中药产业学院师资培训班合影

  近3年,学院本科生获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双创课题191项,其中国家级16项、省级26项;挑战杯、互联网+获得省级及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奖励52项;连续三届分获“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一、二、三等奖;云南省大学生新药创制大赛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分别为44.15%、4.31%;2023年升学率26%。近2年学院有36名同学入选参加校外研学项目,拓宽了国内外视野。

  全过程、多维度评价,营造质量文化氛围,构建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强化顶层设计,构建人才培养全过程支撑体系,打造了上层培养目标及时修订、中层培养实施环节质量控制、下层三大主体(教师、在校学生、用人单位/毕业生)有效互动,建设校内外全方位对接的“多方诊断—调整优化”可持续改进的培养质量保障机制。通过对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师资配备、教学手段、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监督评价等环节进行系统性革新,构建了“四全一破一新”(全方位谋划、全周期支持、全要素改革、全链条衔接,突破常规,创新模式)为一体的质量保障体系,积淀形成了“严谨实干、质量至上”的教学质量文化氛围,引导、凝聚、激励、规范着师生的教学行为,有效推动了学院内部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责任编辑:陈楠  审核:程三娟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