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讯(新闻与融媒体中心)7月9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召开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围绕王宁书记所讲授的专题党课暨思政课展开深入交流,聚焦“如何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基本功,夯实铸魂育人主阵地”的主题展开讨论。座谈会由校党委副书记杨鹤清主持,马院全体思政课教师参会。
座谈会上,9位思政课教师代表积极发言,分享了现场聆听王宁书记思政课的心得体会,就如何讲好思政课、当好思政课教师、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等话题进行交流座谈,提出意见和建议。
听取大家发言后杨鹤清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程育人效果。希望全体思政课教师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将交流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打造更多有深度、有温度、有广度、有亮度的思政“金课”,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更大力量。
发言集锦: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张根生:王宁书记的思政课内容广博、理论深邃、逻辑清晰,论据详实、论证有力,对我们如何上好思政课作出了示范。我们要以强化思政课程建设为平台,推进“一流”马院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守好意识形态阵地。以党的优良作风建设为楔子,构建党史党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助力马院学科学位点走向新台阶。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科研管理办公室主任 杨永坚: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从三个关键词谈学习体会:一是以细节看作风之问。作为一名党员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牢记党的初心使命,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二是以契机看发展之变。用思政课堂来“解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更多可能性,更好服务人民群众健康。三是以故事看青年之责。立德修身,潜心教学,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 丁梅君:王宁书记的这堂思政课引发了我关于如何上好思政课的深入思考,让我深刻认识到:思政课应该有温度、广度、亮度、深度。而要达成这样的目标,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更要心怀“国之大者”;要具有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还要广泛涉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知识;要深入挖掘云南本土的典型案例,建好各门思政课的案例库;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徐芙蓉:王宁书记的思政课围绕“作风之问”,“发展之变”和“青年之责”三个关键词,为青年学子如何担当时代使命、书写精彩青春篇章提供了清晰而具体的行动指引。这启示我们,思政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时代课题与学生思想成长的实际关切,提供具有操作性的实践指导。这堂思政课令我深受触动,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讲好思政课,就要如王宁书记所示范,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云岭大地的生动实践,使“作风建设”具体可感,让“青春担当”具体可行。思政课必须努力成为青年学子成长成才道路上的坚实助力站,使红色基因在知行合一中赓续传承!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陈守聪: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我将以此次党课为航标,从三个维度推动精神落地:筑牢信仰之基,深植“作风基因”。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增设“党的作风建设百年图谱”专题,通过延安整风等案例,破解历史虚无主义认知误区,开发“清廉云南进课堂”本土案例库。激活课堂之魂,讲透“云南实践”。将滇西抗战精神、西南联大教育救国史融入课程,讲透云南厚重的历史;将中老铁路经济走廊、COP15生态治理成果融入课程,讲透云南鲜活的实践;将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篇章中的青年坐标融入课程,讲透青年广阔的前景。强健育人之本:服务“兴滇战略”。科研反哺教学,聚焦“中医药文化传承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申报省级课题,产出服务云南的特色成果;实践赋能成长,带领学生开展“青春助滇”行动,将论文写在云岭大地上。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耿立春:现场聆听王宁书记的思政课,有以下体会和认识。以扎实的作风建设,涵养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标尺,以严的基调恪守清正,以实的态度力戒浮华,营造风清气正教书育人氛围,以高尚道德滋养学生心灵。以守正创新的精神,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实践故事。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并进,将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有效融入课堂,掌握讲好云南故事的规律和方法,不断激发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的青春力量。坚持悉心育才,努力培养更多青年人才。关注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领广大学子奋力书写云岭大地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 辛焕焕:王宁书记讲课意蕴深刻,富有哲理,但他话语朴实,娓娓道来,给人一种亲切感、亲近感。我深刻感悟到: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更要树立崇高的远大理想,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人生才能更充实,才能活得更有价值、有意义。作为中医药院校的老师,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将思政课与中医药文化特色紧密结合。平时除了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外,要多多涉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知识,指导学生将思政课理念与专业课理念融会贯通,让学生用政治理论指导专业实践。